碎碎念,有点乱。
读完时间:2018 年 9 月 15 日
出版时间:2010 年 4 月
写在正文之前
所以我一直在酝酿,一直感觉没准备好,但越来越发现如果这样想我永远都不会准备好,因为所谓的完全准备好也就意味着我在各方面都已经到达顶点无法继续提高了,显然我是不希望有这样的一天的。
在工作中我也经常被迫做诸如交互设计一类的事情,没办法,只能通过不断的犯错来证明老板的不英明。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心中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而无碍行事。
第1章 写给-1到3岁的产品经理
Web的设计“不要让用户思考”,其实生活中更需要这样。
1.2 我们到底是不是产品经理
只考虑用户,公司无法盈利,必然死掉;只考虑商业,光想着公司得好处,用户留不住,公司也会死掉。
像这样把营销功能和产品开发活动分开来处理的做法也有风险:产品经理将失去和顾客间的联系,而且会因为对产品太过熟悉,以致丧失判断上的客观性。
其实,你的灵魂深处也有一个“大卫”,而你就是自己的米开朗基罗。如果把每个人的一生看做一个产品,那么你已经设计了将近20年,一锤又一锤,在召唤着你灵魂深处的那个“大卫”——产品经理,没错,他是原先就存在的,并不是谁刻意雕琢出来的,我想和你一起唤醒他。
1.3 我真的想做,怎么入行
用户会去想怎么用这个产品,才能带给自己更大的好处,产生更大的效用;而产品经理则习惯于绕过表象,从背后看问题的本质,思考怎么设计这个产品才能更好地平衡用户目标与商业目标。
“谈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一个产品,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要是你来改进,打算怎么做?”
1.4 一个产品经理的-1到3岁
我们看后来者,或者过去的自己,总觉得不够好,可是谁也不能帮谁完全跳过那个阶段,即便有旁人的指导,能少走一些弯路,但最终那条路只能自己一步步走过来。
第2章 一个需求的奋斗史
1943年,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此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我想以用户为中心,但是各种各样的用户根本不在一起,出现了N个中心,到底哪个中心才是中心中的中心啊?
还记得本节开头说到“我们只不过是一杆枪”的抱怨么,有一次我和同事说了,他哈哈一笑,说“美得你,我们的老板也只不过是一杆枪,你我就是一颗子弹而已”。当工具的滋味是不好受的,特别是当产品经理很有想法的时候,所以我们要争取主动,不过是在诸多限制下,“带着镣铐跳舞”。
2.2 需求采集的大生产运动
《长尾理论》里说到“沉默的大多数”,那么站出来的总是很少数,而且往往是非典型的用户,不能保证其代表了目标用户的想法;而“骑墙的大多数”说的是,大多数人是没有明确观点的,尤其在网络这样一个不用负责任的环境下,所以常见的情况就是开始表态的那几个人的观点引导了群体的观点,随机的初始值决定了结果,这个时候你只有单独和跟风者交流,才会发现他根本不是那么想的。
这种二手需求,或多或少有扭曲,以销售为例,他们的考核指标决定了会比较注重眼前,希望产品的卖点越多越好,而之后用户用得如何,就不那么关心了。
2.3 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根据人类记忆的特点,产品有5±2个模块比较合理,如果超过7个,你就要考虑重新划分,甚至增加一个基本属性叫“二级模块”。
“我想到一个手机的例子,打电话、发短信是基本功能;给电话录音是扩展功能,和基本功能相关;而如果这个电话特别结实,可以当锤子砸钉子,或者当砖头防身,那就是增值功能了。”
2.4 活下来的永远是少数
当然我们也经常会搞点技巧性的东西,比如故意加入一些让老板砍的需求,希望老板砍完之后心有愧疚不好意思再砍我们真正想做的东西,这有点类似谈判技巧里的玩意,大家可以试试,但不要在这上面太花心思了。
2.5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需求状态。通常有“待讨论”、“拒绝”、“暂缓”、“需求中”、“开发中”、“已完成”几个状态,可按照实际情况有所增减,比如管理的粒度细一点,还可以增加“测试中”。
第3章 项目的坎坷一生
会有一个已经“结项”的项目,但不可能有一个已经“完成”的产品(只有不断完善中的产品,除非它被新产品替代)。
3.2 一切从Kick Off开始
项目Kick Off会议,我们简称KO,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很形式化,但我认为很重要。
3.4 成长,一步一个脚印
工程师们需要对自己的代码做单元测试,自测环节做到位,可以减少后期测试同学很多的工作量,问题总是越早发现解决的成本越低。
大的变化或过晚的变化,比如到了发布前一天还在修改业务逻辑,项目经理有权决定是拒绝,还是上报更大的老板定夺。
关于人力资源,半途加入项目的、其他部门配合的人员,很容易消极怠工,这时候就需要项目经理拿出沟通的本事了。再给他讲一遍Kick Off的PPT?把他从帮忙的心态转变成为自己做事的心态?请他喝一罐可乐聊聊人生、谈谈理想?大家各显神通吧。态度问题没办法,那是因为公司招了个烂人,或者办公室政治一类的烂事,如果对方确实是没时间,那好办,我的经验是统一战线,向他的老板表明问题,帮助他减轻压力,千万不能有“你不帮我做事,我向你老板告状”的情况发生,这实在太低级了。
3.5 山寨级项目管理
我们牢记目标是为了把产品做好,作为产品经理来管项目,山寨没关系,工具不重要,“文档只是手段”,“流程也是手段”,“敏捷更是手段”。
模板、规范、操作步骤……这些文档的作用实在太大了,大到导致有些朋友会醉心于此,特别热衷于问别人要一些很个性化的PRD模板、项目流程等,本来文档只是更好做事的手段,却被有的人当成了目的。
项目日报周报:主要有今日/本周要闻、明日/下周看点、当前问题、所需支持、项目进展等几项。
相对成熟的团队与产品,在某个项目开始之前,我们必须约定好各种模板、规范与流程。
阿里巴巴的CEO卫哲说PPT的简称就是“骗骗他”,而用PPT演示就会既没有“Power”也没有“Point”,开个玩笑。不过PPT只能是演示者的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思路。PPT中应该尽量减少文字,最好只有图片和超大的数字,但我们经常又要满足“受众拿到PPT就可以了解内容”的需求,非常幸运的是PPT里有一个叫做“单击此处添加备注”的地方,可以把所有想说的东西都附加在这里,在演示的时候用双屏,自己的电脑上显示“演示者模式”,这样一来防止自己忘词,二来不干扰听众,三来可以让有事来不了的人通过看PPT了解全部内容,一举三得。
长视者把目的当手段,短视者把手段当目的。比如教育里的高考、科研里的论文、公司里的KPI……我们研究手段,一定不能忘了目的。
说到这里,我提一下,我们公司的项目发布时间通常是周二和周四晚上。这是因为周一大家刚回来工作,状态不佳;周五又归心似箭,并且发布后有问题的话第二天没人上班,不适合;安排在周三的话就会有连续两天发布,时间周转不过来,而且可能在精力体力上吃不消。
3.6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聪明人并不是不会被石头绊倒,而是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第4章 我的产品,我的团队
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就在于要满足的对象不同,一个是“你!你!你!你!你!”,另一个是“我!我!我!我!我!”。
我们是现实的设计师,不是浪漫的艺术家……
“偶尔为之的事情只需要可行解,经常做的事情要追求最优解。”
部门协作出现问题,是因为“找不到共同的利益”,如果不是公司内部的合作就更头疼,合作的基础就是有共同的利益,或物质或精神,或短期或长期,但务必要找到。
4.3 商业团队,冲锋陷阵
好的产品需要市场化,不然就成了实验室里的样品,公司不能总是搞科研,必须得赚钱才能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发现,当自己对某个领域不熟悉的时候,做起事来总会把问题想象得很复杂,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用上,而真正的高手,是可以一下子就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用最最简单的办法就搞定。
服务部门是为昨天的利润工作,给已经购买产品的客户提供承诺的价值;销售部门是为今天的利润工作,把产品变成利润,争取更多的客户;开发部门是为明天的利润工作,确保明天我们有优秀的产品可以卖;研究部门是为后天的利润工作,了解趋势、发展科技,保证永远处于领先位置。
5.2 可行性分析三步曲
产品战略的具体制定,在项目管理里叫“可行性分析”,在产品设计层次的角度叫“战略层”,在公司层面可能叫“战略规划”。
俗话说得好,“小的成功靠朋友,大的成功靠对手”,对手的存在,让我们不敢停歇、必须直视自己的弱点,所以说对手其实是对我们成长最有价值的角色。
5.4 KPI,KPI,KPI!
做前几名很辛苦,为了短期的KPI,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12分的努力。而保持中上等,会轻松很多,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情,更有利于长期的全面发展。人生很长,不要以百米冲刺的方式跑马拉松。
但追求短期目标一定不好么?显然不一定,有的创业公司,如果不“短视”的话,可能活不过下个月;某个部门,如果不是不择手段地完成KPI数字的话,也许产品就被砍掉了;一个农村学生,如果高考成绩不好,也许一辈子都出不了山沟里……但权衡多个目标的秤一定要永存心中,不断去想这些问题:我们是为了KPI的数字运营还是为了让更多的用户用上产品解决问题?我们是简单地迎合用户还是做他们真正需要的?
第6章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只会做不会想,我们最终只能沦为一个工具——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这点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整天皱着眉头不开心的人,他们说不想上学、工作无聊、社会不公、朋友不好……而这样的抱怨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帮助。所以我们不妨时刻微笑,像孩子一样好奇地观察这个世界。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内心才会有爱,才会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才会有好奇心和创造力,才会愿意研究生活中的产品,才会爱上做产品这样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情。
6.2 有理想,就不会变咸鱼
“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周星驰。
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活”,所以个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都应该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外界的评价。我们的理想可以是事业成功,可以是家庭幸福,也可以是平淡地过一辈子,甚至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具体是什么,由你的价值观驱动,并且可大可小可以变,不过最好不要乱变,理想乱变会不利于实现,因为实现它需要很多的积累。关键是,这个理想真的是此时此刻自己内心认可的,那么你就是个内驱的、有理想的人。
“就业保障会降低一个人的竞争力,职业保障可以提高竞争力,假设有一天,公司突然不需要你了,这时候你不用去找工作,而是有一堆公司马上排着队请你去,这才是真正的保障。”
6.3 会思考,活到老学到老
世界对每个人来说本是一片黑暗,你对世界认识的发展,就好比在一片黑暗的空间中,去不同的地方点亮一盏盏知识的小灯,然后看到一些情况并且猜测着还看不清的情况。当亮的灯越来越多,就可以不断修正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认识中的世界越来越复杂”的过程,期间可说快乐,也可说痛苦。
6.4 能沟通,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一方面,人们容易接受类似的观点,所以说服别人,应该渐渐扭转他的观点,而不是突然变太多;另一方面,引导的效果好于灌输,获得认同的最好办法不是自己反复地解释某个观点,而是引导对方说出你想说的观点,让对方觉得好像是自己一点点想出了新东西,观点升级了。
6.5 产品经理主义
一是问题不一定能解决,有的时候资源有限,只能把问题放在一边;二是问题不一定都要解决,如果解决问题花费的成本超过任其发生造成的损失,那宁愿顺其自然。
2021年5月7日
需求状态。通常有“待讨论”、“拒绝”、“暂缓”、“需求中”、“开发中”、“已完成”几个状态,可按照实际情况有所增减,比如管理的粒度细一点,还可以增加“测试中”。